
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高投集團積極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依托“服務區+”路衍資源優勢和行業優勢,聚焦護民生、辦實事、促振興,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“高速暢行、美好出行、發展振興”等方面民生實事難題,進一步加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,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聚焦主戰場全力建設服務區,建設溫馨舒適的“交通之家”。一是打造新型服務區。滿足群眾美好出行。結合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新期待、新需求,成立新型服務區建設專班,按照“一區一策、一區一品、成熟一對推進一對”的總體要求,試點打造龍宮旅游集散型服務區、新站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紅色主題服務區、烏江黔北特色地域文化服務區、云霧茶旅融合主題服務區等6對新型服務區,拓展高速服務區公共服務功能。二是布局建設油電站點,確保高速暢行。針對高速服務區加油站點少、充電樁數量少、充電慢、找樁難、里程焦慮等問題,組建能源項目建設專班,統籌調度新建成高速公路加油站9座,合計投營高速加油站達50座;搶在國慶節前完成了第一批關嶺、龍宮等20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建設投運。年內將累計完成45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建設任務,覆蓋達30余個區、縣的高速路網。日趨完善的油電站點,有效滿足高速路加油充電需求,確保高速暢行。三是發力環境治理,保障群眾綠色出行。推進“多彩貴州·最美高速”創建,實施服務區綠化、亮化工程,開展12期服務區環境專項治理活動,通過“自主創新+聯合攻堅”的形式,研發投運“一種智能地埋式分類壓縮垃圾站”和ECOF(微電解、微載體、微好氧、微絮凝)四微物化膜工藝污水處理技術,優化提升服務區現場環境。
瞄準主陣地提升綜合服務力,打造情滿旅途的“高速驛站”。一是精心打造“黨員驛站”,為廣大司乘提供“全天候”“一站式”服務。按照試點先行,逐步推進的方式,在龍宮、肇興等4個高速服務區設置了“黨員驛站”,免費為司乘人員提供開水、醫藥、手機充電、汽車加水等綜合服務,同時,還豐富完善了黨建宣傳、旅途休息、信息咨詢、急救處置、產品銷售、參觀打卡等內容,服務更全面。二是用心打造司機黨建服務陣地,建成讓貨車司機滿意的“司機之家”。針對廣大貨車司機休息需求,投入60余萬元,在龍宮、天星橋等7對服務區試點打造了集餐飲、休息、停車、安保、沐浴、洗衣、如廁、住宿、汽車維修于一體的多功能“司機之家”,免費開放提供給進入服務區的貨車司機使用。三是設置“戶外勞動者綜合服務站”,解決戶外勞動者難題。為有效解決戶外勞動者喝水難、熱飯難、歇腳難、如廁難等實際問題,按照“有統一的標識名稱、有合理的站點布局、有健全的服務設施、有完善的服務功能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、有地圖的查詢功能”標準,在龍宮、 茶店等11對服務區建設了20個“戶外勞動者綜合服務站”。四是研發“發票掃碼槍”,提升加油服務質效。針對高速加油站加油時人工開具發票時間較長、排隊久影響司乘美好出行等痛點問題,聯合技術方研發發票掃碼槍,在16座加油站安裝使用,開票過程僅需5-10秒,相比于傳統開票方式的低效率,大大提升了加油服務質效。五是打造多元立體的服務體系,提升綜合服務能力。創新探索“問詢投訴處”的主動服務模式、黨員責任區定責定點定崗式服務,推動服務窗口前移;大力開展“貴州高速集團清障救援”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推廣;建立網絡信息服務平臺,安裝智能查詢系統,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;推進高速路地氣象、旅游、交通等信息資源共建共享,利用沿線LED顯示屏、滾動大屏、高桿媒體及時發布當地資訊、高速公路通行及服務區相關信息,提示駕乘人員合理調整出行方案,彰顯“人性化、主動化、智能化”服務理念。
謀定“大奉獻”融入社會大發展,貫通利民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一是線上線下齊發力,助力“黔貨出山”。發揮高速行業優勢,強化企地合作,實施農特產品品牌化營銷策略,打造了“尋稻記”“豐土社”自有品牌,依托“貴高速·最匯購”線上銷售平臺和品牌連鎖門店,優先將省內名優水飲農特產推向省內13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門店,持續用力加大宣傳推廣和營銷促銷。截至目前,累積幫助銷售貴州本地農特產品6.4億,帶動全省500余家農特產企業發展。二是開辟“綠色通道”,直銷模式增加群眾收入。針對高速服務區沿線群眾季節性農產品銷售不規范、沿線流動銷售安全隱患大等難題,在龍宮服務區等為高速服務區沿線及周邊群眾劃區域定位置,免費提供農產品直銷攤點,保障群眾安全規范有序進場開展銷售活動。三是按需設崗,保障就業需求。發揮行業優勢,借助服務區建設和經營管理,抓好就業保障工作。據不完全統計,僅今年新增的7對服務區,2對停車區,便帶動就業人數205人。其中合同制員工2人,勞務派遣/外包人數12人,經營單位員工46人,物業人員145人。
(文:李相浩 圖:黨群工作部)